常用篆書的寫法,基本都可以通過《說文解字部首》來解決。 那么,極少部分的特殊篆字,如父、牙、花、鳥、烏、必、庚、康、焉、驚、學、頭等等...
這些不能用部首對應規律來加以識別的篆字,就要靠死記硬背來記住如何寫了...
不過,這些篆字也不是完全沒有竅門可用,清代沙青巖所創的《篆法百韻歌》,就是很好用的篆字疑難字解析。
比如《篆法百韻歌》的首句:奉奏春秦泰,篆來首不侔(mou二聲)
奉奏春秦泰,這五個字楷書的頭都是同樣的,但在篆書里的寫法各不相同。侔:齊等也,指相同,不侔,自然是不一樣的意思。
記住這首歌并按照這首歌的內容去學習,就能記住相當一部分生僻篆字了。
總體說來,識篆是個大工程,有志于篆書的朋友,必須通過無盡的練習和思考,讓篆字在腦子里積累下來,才能解決識篆的問題。
《篆法百韻歌》原為清代沙青巖所撰,對初學者掌握篆書規律,深入學習篆書,探究文字來源很有好處。
二
《篆法百韻歌》原作一百多韻,現剔除少數冷僻內容,刪成整一百韻,并試將原注釋文字改寫得通俗易懂些,讀者可以對照《說文大字典》所收原文,以能熟記辨識為佳。
版權聲明:以上圖文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侵權聯系刪除